鹽不僅是重要的調味品,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它調節人體內水份均衡的分布,維持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參與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進食欲;同時,還保證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堿度,維持機體內酸堿度的平衡,和體液的正常循環。人不吃鹽不行,吃鹽過少也會造成體內的含鈉量過低,發生食欲不振,四肢無力,暈眩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肌肉痙攣、視力模糊、反射減弱等癥狀。 但是,多吃鹽也對人體有害無益??茖W家們研究的結果表明:鹽能使人體“水化”,就是說鹽對水有某種吸附力,人體內鹽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應地增加,從而使過多的水分滯留在體內,因此引起高血壓。有人調查過日本東京北部地區居民的飲食習慣,他們平均每天吃鹽25克,患高血壓的人占全體居民的30~40%;在世界的另一些地區,每天吃鹽只5~15克,患高血壓的只有8~10%;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每天吃鹽量低于5克,幾乎沒有患高血壓的。因此,專家們建議,成年人每天的吃鹽量,最好不要超過12克。
人為什么每天要吃鹽?
我們的身體是個儲水袋,水分占了體重的大約60%,其中大約8%在心血管里,構成血液中的血漿;25%在組織、細胞之間的空隙內,構成組織液;剩下的67%在細胞內。這三部分通過管壁、細胞膜相互隔開,但是它們的水是互相流通的,水分會從某個部分擴散到另一個部分,這取決于哪個部分的鹽濃度比較高:水會穿過半透膜自動從低濃度溶液滲透到高濃度的溶液,直到滲透壓達到平衡。
假如你吃了一頓很咸的飯菜,飯菜里的鹽被吸收到體內,進入血液中,讓血液的鹽濃度升高,于是滲透平衡被打破了,組織液里的水分擴散到血液中。組織液中的水減少了,其鹽濃度也就相應地升高,于是細胞中的水分就擴散到組織液中。但是細胞沒有別的地方可以拉水過來,隨著細胞內水分逐漸喪失,細胞將起皺、縮小。脫水的細胞無法正常工作,嚴重時細胞會死亡。腦中的神經細胞對此更敏感,而神經細胞一旦脫水死亡就不能再生了。
要避免出現這種后果,就要及時從體外補充水分。等高濃度的鹽進入血液再來喝水,就來不及了,應該趕在這之前。所以在吃咸的食物時,鹽才接觸到口、喉嚨、食道,你就會感到口渴,這是本能在提醒你需要補充水分了,以便讓水和鹽一起進入體內。
在進食大約一個小時之后,水和鹽在腸道里被吸收進入血液當中。如果食物很咸,你喝的水可能不夠,血液中的鹽濃度還是會升高。只要血鹽濃度升高大約1%,大腦就會感覺到,垂體會分泌“抗利尿激素”(簡稱ADH),它能改變腎臟對水的通透性,增加腎臟對水的重吸收,從而暫時降低排尿量以保存水分。ADH的另一個作用是讓你覺得口渴。這就是為什么如果你吃了一頓很咸的飯菜后,過了一、兩個小時又會口渴,又想要喝水了。
但是在喝了這么多的水之后,我們身體這個儲水袋就變得鼓鼓的了,雖然滲透平衡維持住了,但是水分在體內淤積,血容量增加,就有了高血壓的危險:血管是個密閉的管道,里面的液體越多,壓力就越大。所以食物太咸并不是多喝水就可以彌補的,一開始就要避免吃太咸的食品。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個健康成年人每日鹽的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相當于一個啤酒瓶蓋的容量),高血壓患者還應更低。這包括各種途徑攝入的鹽量,實際上一般人的用鹽量遠遠超過這個標準。
攝入鹽會讓體內血液的鹽濃度增加,即使不攝入鹽,體內水分喪失,也一樣會使鹽濃度增加,那就是出汗的結果。汗液含有鹽分,但是濃度低于血鹽濃度。如果你在激烈運動或炎熱的天氣大量地出汗,雖然同時失去了水分和鹽,但是失去的水分的比例高于鹽,其結果是血鹽濃度增加了,刺激垂體分泌讓你感到口渴的ADH。要防止脫水,當然要喝水,在大量出汗的情況下,還應該補充點被汗液帶走的鹽。自己配鹽水喝往往會使鹽的濃度過高,結果適得其反,最好是讓鹽水濃度剛好等于汗液的鹽濃度——運動飲料就是這么配出來的,它們實際上就是加了甜味的汗液。
除了出汗,身體還有另一個喪失水分的途徑:排尿。在正常情況下,這不是個問題,因為大腦會根據情況通過ADH控制腎臟調節尿量。例如在大量出汗時,通常不會尿急。但是也有因為排尿過多導致脫水的時候,例如喝酒。酒精是一種利尿劑,它抑制了ADH的分泌,使腎臟對水的重吸收減少,尿量大為增加。喝下一杯啤酒,會產生三杯的尿。所以喝酒容易讓身體尤其是大腦脫水,大腦脫水導致覆蓋它的硬腦膜變形,硬腦膜分布著疼痛感受器,它的變形會引起痛感。酒后常常感到頭疼,甚至睡了一覺還頭疼,就是這個原因。避免酒后脫水的最好辦法是每喝一杯酒,就同時喝兩杯水。
一旦身體失去了1%的水分,垂體就會分泌ADH讓我們感到口渴。對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來說,也就是失去600毫升的水分。但是我們在口渴時很少喝下這么多的水(相當于3杯)。在喝下一杯水后,血鹽濃度的迅速下降會促使大腦暫時停止分泌ADH,讓我們不再覺得口渴,而這時組織液、細胞其實還沒有補夠水分。這意味著我們的身體實際上經常處于輕微的脫水狀態中。因此我們應該經常補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
那么一天應該喝多少水呢?成年人一天的尿量大約是15升,呼吸、流汗、排便又失掉了約1升水。這樣一天至少要補充25升水。美國醫學科學院建議在溫和氣候下男人一天攝入水分37升,女人27升。約20%的水分是從含水的食物來的,剩下的部分(男人3升,女人22升)要靠水或飲料補充。這是個不容易達到的標準,可以泛泛地說常喝水有益健康。多喝些水一般不是問題,功能正常的腎臟一個小時能處理07升的水,如果水多得讓腎臟處理不了就會使血鹽濃度過低,導致水中毒。
人類是什么時候發現食鹽的?人為什么一定要吃鹽?
首先,不止是現代人要吃鹽,古代人也一樣吃鹽。從古至今,鹽一直是人類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種物質。
不只是因為鹽是百味之首的調味作用,其實說到最根本的的原因,還是其對健康的作用和影響。因為不得不吃。
鹽對人體新陳代謝、體液和血液循環、保證正常血壓、興奮肌肉和大腦神經,調節人體酸堿平衡、平衡體內滲透壓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與健康關系密切。
食鹽的成分主要是,鈉為細胞外體液中主要的,主要功能是維持肌肉及神經的易受刺激性,包括心臟肌肉的活動、消化道之蠕動、神經細胞之信息傳遞、調整與控制血壓有關的荷爾蒙分泌。
神經系統的傳導過程是電化學的過程,體液內各種的含量相互之間有一定比例,只有這種比例均衡才能維持神經、肌肉的應激性,鈉離子、鉀離子、與能提高神經、肌肉的應激性,而鈣離子、鎂離子與能使之降低。當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時,鈉離子的流入量會比未受刺激時增加若干倍,鉀離子的流出量也增加幾倍。
所以這樣看來,鹽對于神經傳導有很大的影響。
在人體新陳代謝中,如果缺鹽將引起肌肉痙攣、頭痛、惡心、、全身懶散等癥狀,情況嚴重的還會心臟衰竭而死亡。
細致的說來,體液的主要成分是水、電解質,廣泛分布于細胞內外,具有相對穩定的酸堿度,其穩定狀態為人體正常新陳代謝所必需。正常人體中的液體在各部位的分布相對恒定,它們之間不斷進行交換,保持著動態平衡。人體體液呈中性也就是無論細胞內液還是外液它的和陽離子的總量是相等的。通過細胞膜這一半透膜的作用使得和鈉離子等進行滲透以保持體液的平衡和的平衡。人體內各種代謝均在體液中進行,體液平衡(即水、電解質平衡)對于保持細胞正常、維持各器官的功能、維持人體生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鹽對體液平衡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也是為什么劇烈運動后需要補鹽水,就是避免體液里的鹽隨汗液流失,使得體液平衡遭到破壞。
因為鹽對于人的有極大影響,所以才吃鹽啊。
人類為什么要吃鹽
人類是在原始社會初期階段,發現食物中含有食鹽成分的。此時的人類屬于原始人,過的是茹毛飲血的生活。在原始人類的食物中,通常會從生肉中獲取鹽分,來滿足身體生長的需求。人們習慣捕獵的生活,直到火焰發明以后,才學會了烘烤食物。烘烤的食物鹽分含量較低,人類學會了在鹽堿地開采食鹽,放到食物上增添風味。人類吃鹽的原因是:鹽是人體中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參與到人體的代謝功能,為人體補充氣力,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人類身體缺鹽的話,可能會形成低鈉體質,容易出現乏力、眩暈等,嚴重還可能威脅到人體的健康?,F代人食物的選擇更加豐富,可以從海產品中獲取鹽分,來滿足身體對于鹽分的需求。
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的飲食選擇并不豐富,人類也僅僅從生肉上獲取到鹽分。自從人類學會了鉆木取火,也就開始嘗試烤制食物來食用。出于大自然生存的原則,人類發現常年吃烘烤類的食物,身體會缺少一種營養物質,就是我們常見的鹽分。人類在鹽堿地發現了這種品嘗起來咸滋滋的鹽分,嘗試使用清水來提取鹽分,之后就得到了寶貴的食鹽。原始人將鹽和生肉放到火焰上烘烤,發現烤肉風味更佳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發現食鹽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可以保存更多的食物,人類也因此學會了腌制食物。人類適量食用食鹽,可以促進唾液的分泌,增加人類對于食物的欲望。食鹽中的氯化鈉成分,還會參與到人體的代謝合成,有助于人體的循環系統。不過,現代人發現,過量食用食鹽,同樣會引起血壓升高,對于人體也是有一定危害性的。
那么,你知道人類每天食用多少克的食鹽為宜呢?
比如吃鹽,鹽可謂是人生的第一大毒品。
大家想你見過哪個動物能吃鹽?它總不會跑到海邊曬鹽去,在陸地上鹽池、鹽湖是非常少的。動物如果在那個地方舔舐一點鹽,那是很偶然的事情,也是很個別的動物才會有。那么動物為什么不吃鹽就可以生存?是因為所有生物體內,包括單細胞體內全都含有一個原始鹽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生理鹽水的那個含鹽量09%。它是因為原始海洋,海洋實際上是不含任何物的純凈水,覆蓋在地球表面,然后溶解巖石中的鹽分。那么原始海洋因為沒有河流沖刷,地球是一個水球,原始溶解出來的巖石中的鹽分量是極低的,大致只有09%。所以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它的細胞內液的鹽分就是09%。那么隨著陸地出現河流出現不斷沖刷地表,所以今天海水的含鹽量已經遠遠高于09%,最高已經達到3%左右。所以今天所有的水生魚類,你看它體內仍然是09%的生理鹽水的體液狀態,所以它的腎臟就要有一種極強的能力排鹽。所有異養型生物就是吃其他植物和動物的生物,它都一定在進食的過程中就保證了09%的含鹽量的攝入,因此它永遠不會缺鹽。
可是人類文明化以后,由于人類的捕獵活動,尤其是農業勞動極為艱辛,出汗量極大,食鹽過程大大增加,超出我們正常非文明狀態,安適生存的那個鹽消耗量,從而人類開始得吃鹽。一旦開始吃鹽調味,于是這個進程就逐步發展,導致我們進鹽量越來越高。而鹽量的增加跟血壓關系極高。
在血液中有兩種滲透壓,一個叫膠滲壓,一個叫晶滲壓。所謂膠滲壓就是白蛋白之類的膠體,提高血液的滲透壓。所謂晶滲壓就是鹽類的晶體,提高它的滲透壓。于是在毛細血管中鹽量的增加,就會導致血管外部的水分進入血管,血容量增加從而造成血壓增高,心臟的負荷增高。所以吃鹽量高是對人體是有非常高的損害的,而這完全是一個文明病。吃鹽量高引起了一系列疾病,包括高血壓心臟病等等都跟它有關。而且吃鹽量過高,腎臟排鹽負擔加重也是腎病的基礎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關于人為什么要吃鹽全部的內容,包括:人為什么要吃鹽、人為什么每天都要吃鹽、人為什么每天要吃鹽等相關內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關注我們,你們的支持是我們更新的動力!